一起学习网,一个一起免费的网络建站教程资源共享和seo教程、黑帽教程学习交流的学习网站,www.17xuexiwang.com,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世经研究|商业银行社交金融发展新路径探索及案例精析

时间:2017-09-13 14:35   文章来源:一起学习网   访问次数:
">

本文章为WEFore原创。

世经研究|商业银行社交金融发展新路径探索及案例精析

近年来,社交金融发展如火如荼,微信红包、微信银行、AA付款、校友贷、朋友范等社交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社交金融依托“万能的”朋友圈、社交圈口碑相传,以几何级数快速精准营销,极大提升了金融业务的推广速度;同时,社交金融注重应用场景的生活化和社交化,将金融服务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化的全新体验。社交金融的独特魅力与广阔前景,让商业银行看到了巨大商机,工行“融e联”、农行“社交生活平台”、中信银行——中信云营销club等社交金融平台陆续上线。但国内银行社交金融尚在起步阶段,其运营模式仍残存传统金融的烙印,社交功能不明显,社交活动与银行服务的结合僵硬,社交金融的优势与魅力尚未充分彰显。因此,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探索贴近国情特点的商业银行社交金融转型发展之路。

一、社交金融的起源与发展

社交金融起源于美国。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几名学生创办了最早的社交金融平台——SoFi,它也是一个P2P网贷平台,目前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社交金融平台。这家网络贷款平台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面对的客户群体是校友圈,以校友关系为纽带,由已毕业的师哥师姐为在校的师弟师妹一对一提供助学贷款。SoFi在自己网站上为每所高校都建立了校友圈,每个校友可以在本校的校友圈沟通交流,达成借贷协议。

校友圈有强烈的信用约束效力,因为借款者一旦出现违约,就会在校友圈公开通报,列入“黑名单”,使其声名狼藉,从而约束这些学生必须按期还贷。SoFi自2011年创办以来,违约率仅为0.02%,而美国联邦政府助学贷款的违约率则高达8%-12%。SoFi的违约率如此之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校学生希望借助师哥师姐的社会资源,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自己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时,许多学生希望在未来创业过程中得到事业有成的校友扶持,所以一般不会轻易违约。

此外,为了增强校友圈的信用约束力,SoFi将贷款服务范围限定在美国排名前200位的名校,借款者必须是毕业于SoFi规定的几个热门专业,如法律、医学、商业、工程、美术等。这些名校、名专业的优秀学生非常注重自身信誉,10多万借款人中仅有17名贷款违约,因此保证了贷款的高质量。全球知名评级公司——穆迪,因此将SoFi的信用等级评为3A级,从而使SoFi成为美国第一家可以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网贷平台。目前,其通过证券化已募集资金数十亿美元。

SoFi的传播方式快速精准,传播成本几近为零,也是其成功的一大重要优势。SoFi发源于校友圈,而后各位校友又通过自己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进行分享扩散,在互联网上实现“病毒式”传播,从而带来了业务量的成倍增长。SoFi自2011年成立以来,贷款业务年均增长率达100%以上,目前每月贷款额高达10亿美元,短短五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消费者贷款公司。

与SoFi齐名的还有美国Commonbond网贷平台,它同样起步于学生贷款,但更专注于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助学贷款市场。其显著特点是不仅为学生提供贷款,而且为平台用户创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分享的社区,可分享照片、就业咨询、共同参加公益活动等,将金融服务与社交高度融合。

二、社交金融的优势与特点

综上所述,社交金融主要立足于朋友圈、同学圈、校友圈开展金融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在社交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用户之间的金融关系,并利用社交网络进行风险控制。社交金融兼具人际交往与资金融通的双重功能,它与传统金融服务的最大区别在于应用场景的生活化和社交化,将金融服务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并建立和提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联系。社交金融具有如下特点与优势。

(一)信用约束力强

社交金融立足朋友圈、社交圈,以朋友、同学、校友关系为情感纽带,借款者违约后,便会失信于身边的朋友、同学和校友,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个人信用形象大打折扣。因此,社交金融的违约率很低,金融交易安全性较高。

(二)免费传播、精准快速营销

朋友圈、同学圈、校友圈堪称“万能圈”,其信息传播速度快,且可实现精准营销。这种社交化营销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社交网络等实时传播工具,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广泛传播,其传播速度、传播效果令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望尘莫及。

(三)金融交易与生活场景高度融合

与传统金融不同,社交金融跳出了金融小圈子,不再局限于客户的支付、结算、信贷等金融需求,而是融入客户买房、结婚、生子等生活需求场景,使金融产品更加生活化,把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的金融产品等融入日常生活并建立无形而密切的联系,极大改善了用户体验。

(四)交易效率高

社交网络的即时性大幅提升了社交金融的交易效率。社交金融以大数据为支撑,对交易方进行信用评级,在更短的时间内将不符合条件的交易方予以排除,筛选出高信用交易主体成为交易对象。

三、国内社交金融发展模式

我国社交金融起步于2014年,发展迅猛、形式多样。一类是互联网公司创立的社交金融平台,以微信红包、“熟信”、“朋友范”、“靠谱鸟”等为代表;另一类是商业银行社交金融平台。

(一)“社交+金融”模式

利用现有的社交网络,基于已有的朋友圈人脉关系发展金融业务,这也是国内社交金融的最初模式。2014年微信红包掀起了全民抢红包热潮,其最主要的社交功能体现在借助节日喜庆时间点,沿袭中国新年发红包传统,广泛应用于微信朋友圈平台,强化社交属性,拉近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中央财经大学黄震教授指出,微信红包是从电商金融到社交金融转折的一个里程碑。

微信红包的炙手可热,让商业银行从中洞察到巨大商机,纷纷借助微信平台推出社交金融产品。目前,拥有微信服务号的银行已有上百家。微信银行因客户生活方式变化而兴起,是新一轮金融服务模式变革的产物。微信银行最早只是银行信息发布的一个渠道,现已逐步演化为与客户交流沟通、提供产品服务的平台。微信银行将营销嵌入到全金融服务流程,引导客户将营销页面转发到朋友圈,实现口碑营销,最终快速达成交易诉求。

(二)“金融+社交”模式

在“社交+金融”模式的启发与带动下,传统银行推出了“金融+社交”模式,旨在与现有客户加强日常沟通,提升客户关系管理,以期更好地实现金融产品的快速精准营销。

华夏银行基于微信平台,在业界率先推个性化、互动化、社交化的微信营业厅服务(以下简称“微厅”)。“微厅”通过社交金融,把用户服务和营销推广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微厅”对接行内外各类平台与应用,打造社交金融的闭环。一是在产品端对接直销银行、移动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和消费金融领域的前台产品,形成一朵以“微厅”为核心的“互联网服务云”;二是在服务端建立“微厅”积分激励机制,打通信用卡积分兑换体系,开展用户回馈活动,形成一朵以“微厅”为核心的“互联网营销云”;三是在保障端接入大数据平台、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智慧客服平台,整合信息推送服务,统筹管理微信号的信息发布,形成一朵以“微厅”为核心的“互联网信息云”。

(三)互联网公司社交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公司则是基于熟人间的社交关系,来满足双方的借贷需求。“熟信”、“朋友范”、“靠谱鸟”等平台堪称熟人借贷的典范。“熟信”和“朋友范”是专注熟人匿名借贷,用户可通过APP匿名向熟人借款,也可以匿名向熟人出借,收取利息,使熟人借贷变得更加体面、可靠。“靠谱鸟”的“熟人”圈子则更为广泛,主要针对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的校友圈,建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借贷交易。总体而言,互联网公司社交金融依托社交关系数据、圈子口碑、教育经历等多维度数据,为借款人进行风险审核与授信,在线撮合交易,并通过挖掘优质借款人。防范风险,降低坏账率。

四、国内典型社交金融案例分析

(一)中国工商银行:“融e联”

1.社交平台构成

“融e联”是工商银行着力打造的集社交活动与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即时通讯平台,与“融e行”金融服务平台、“融e购”电商平台及网络融资中心共同构筑起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主体架构。

2.平台主要特点

工行“融e联”具有安全可靠、高效便捷、功能丰富等三大特点:

一是安全可靠。客户在智能手机中下载安装“融e联”应用程序并注册成功后,就能获得账户资金变动提醒、网上银行登录提醒、电子工资单等多种信息服务。融e联发送的信息是由工行服务器直接向客户发送的,并采用与网上银行同等级的加密方式,不存在中间环节,有效避免了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发送虚假诈骗短信的情况。同时,该行总行与公安部联合推出了国内首款防电信诈骗公益软件“工银融安e信”(公益版),以公安机关侦破的电信诈骗案件涉案账号为基础,通过建立风险黑名单库、打造零时差响应等高级别安全工具,为广大客户提供了转账汇款账号的安全性查询与参考服务,目前该软件已经在融e联独家上线。

二是高效便捷。客户不仅可以通过融e联进行社交活动,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还可以通过融e联查询工行账户的余额、明细、开户行等信息,实行远程预约取号,省时又省力。此外,还为客户配备了线上专署客户经理,第一时间解答客户有关投资、理财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功能丰富。客户可以通过融e联内置的“工银私人银行”、“工银信用卡”、“95588客户服务”、“融e购”、“工银个人金融”等服务号,办理信用卡申请、购买基金、理财等业务,并获取丰富的金融资讯、产品信息和促销特惠信息,还可以通过“朋友圈”功能与好友分享理财心得等。同时,“融e联”还提供了AA收款、好友转账、扫码支付等时下年轻人最青睐的快捷金融服务。

3.数据亮点

截止到2016年末,融e联客户数突破6000万户。

(二)农业银行:“社交生活平台”

在金融科技提速转型的今天,农业银行积极应对互联网经济大潮,依托现有信息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以建设紧扣新消费的缴费、优惠、交互、营销“四大”中心为出发点,以聚焦优惠性、便利性、好玩性、专享性“四性”场景营销为着力点,拓展服务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四新”消费场景,在2016年创新推出“社交生活平台”,实现平台开放化、功能个性化、体验场景化、服务生活化,努力探索场景化金融服务,用心打造一站式消费生态圈。

1.四大“中心”搭建社交平台

(1)缴费中心:随意可来

缴费业务具有消费频次高、客户黏性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农业银行缴费中心实现了商户接入标准化、业务处理智能化、缴费管理规范化、支付体验人性化,为进一步实现随意可来的生活缴费目标夯实了基础。

商户接入标准化,形成一点接入、快速响应商户拓展机制。截至2017年4月末,全行37家分行中31家分行开启缴费项目支付上收,通过系统接口标准统一,实现功能参数化配置,满足商户系统上线速度快的需求。

业务处理智能化,搭建智能化缴费服务平台。缴费中心与掌上银行、网上银行、农银e管家、微信银行成功对接,实现既支持银行端发起的缴费批量扣款,又支持客户端发起的主动缴费;既支持缴费商户“拎包入住”,又支持缴费商户与缴费中心系统直联;既支持客户依据缴费账单进行后付费缴费,又支持灵活的充值类缴费。同时,缴费中心还提供账单提醒、随到随缴、限额预警以及优惠缴费等功能,实现智能化缴费服务。

缴费管理规范化,实现四统一项目管理,即统一项目配置、统一参数管理、统一数据分析、统一页面展示。缴费中心按照日常生活、行政事业、教育培训、保险医疗、交通服务和其他缴费等6大门类对缴费业务进行管理。

支付体验人性化,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一致的良好体验。从“一键缴费”服务理念出发,打造开放式缴费平台,以场景化的流程设计缴费体验,做到服务前移、服务指尖。积极对接综合收银台,开通二维码扫码缴费,实现多渠道、多银行、多卡种支付。

(2)交互中心随手可得

面对银行业多年未有之变局,为解决线上营销抓手匮乏的问题,农业银行积极实施交互中心建设,致力于打造面向全行内外的一体化线上社交金融体系,将其建成精准推送“路由器”,线上营销“融合器”,交叉导流“推进器”。

精准推送路由器,不断增强信息交互能力。目前交互中心已建成以即时通讯和信息推送为核心功能,以消息推送、客户经理在线、商城即时通讯等为核心产品,以短信、微信、掌银、网银、商城APP等为交互通道,以富文本、图片、音视频为多维交互载体的社交金融场景,针对具体场景为客户提供个性、精准的信息服务,支持客户定制资讯信息和接收渠道。

线上营销融合器,打造人机良好体验交互。通过进一步整合互联网建设积累的宝贵资源,拓宽客户所需金融服务的社交场景,以交互沟通带动线上营销,把更多的线下营销融合到线上,探索金融产品、生活服务、优惠活动等多维度营销。

交叉导流的推进器,拓展线上营销交易的广度与宽度。以贴近生活消费的场景打动,以简单好玩的活动引导,以随心所需的交互联系,把交互中心建成金融、生活、社交场景交叉导流的枢纽。

交互中心在为客户带来无处不在资讯触点和无微不至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以点带面的获客活客渠道和线上线下的交叉营销机遇。

(3)优惠中心随性可享

“互联网+消费”带来的便捷交易、价格优势能够将消费者更多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日趋完善的消费优惠场景成为维系现有客户、抢挖潜在客户的有力武器。

在发展过程中,优惠中心逐步形成以融引商、以客带商、以商促融、以商聚客的建设策略。

以融引商,创新推出O2O营销模式。优惠中心搭建餐饮美食、超市百货、出行旅游、时尚丽人四类消费场景,实施商户线上优惠发布与客户线下优惠消费的O2O消费场景建设,探索新型互联网精准营销模式。目前共有POS商户上万家,门店数量超过两万个。

以客带商,积极搭建垂直场景生态。优惠中心积极引入第三方优质商户资源,目前已涵盖火车票、飞机票、话费流量、车生活、电影票、景点门票、保险保障、游戏点卡、奢侈品养护、农银大玩家、互联网装修、在线问诊等近二十个贴近客户日常生活的高频消费场景,在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全生命周期消费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商户的快速发展。

以商促融,大力建设信用卡专区。优惠中心推出“乐享周六”“每日特惠”和“乐游天下”优惠专栏,大力推广秒杀购、限时抢、每日惠等优惠活动;上线积分抽奖功能,客户可消耗积分获得抽奖机会,提升信用卡发卡量和掌上银行活跃度。

以商聚客,着力优化优惠中心页面设计。形成场景引导区、功能服务区、主题活动区、专题展示区、本地优惠区和为您推荐区六大功能区域,为客户提供基于位置服务的便捷优惠。

(4)营销中心随心可及

在“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下,农业银行秉持互联网“思维”和“玩法”,顺势启动营销中心建设。依托营业网点优势,积极探索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总分联动营销机制,探索互联网营销互动新模式,用大数据打通线上线下精准客群营销。

定制智能营销模板,为基层行提供营销抓手。营销中心推出“交易后抽奖”营销活动模板,实现了各行营销活动的本地化和参数化配置。目前,该营销活动模板在河北、辽宁、重庆等近30家分行上线运行。营销中心还加紧研究全系列互联网金融智能营销模板,实现与缴费、优惠、交互和营销中心的无缝隙对接,为基层行开展活动提供可靠的营销抓手。

创新推出嗨豆乐园,提升客户使用黏性。嗨豆乐园借助互联网营销新玩法打造用户喜欢、商户支持、银行受益的创新型客户权益平台,致力于不断提高客户登录掌银频次、增强客户黏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创新迭代,“嗨豆乐园”将有效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务体验,带动网络金融相关业务的快速增长。

提供营销服务支持,促进总分联动营销。营销中心能够支持37家分行分别策划并发布特色营销活动,活动支持发布后仅辖内客户可见,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客户画像功能,支持分行开展白名单营销。与此同时,营销中心支持分行在策划营销活动时对活动次数、频率、进度等进行参数化配置,方便分行开展营销定制。

2.缔造数据亮点

10万笔:农业银行社交生活平台缴费中心包括日常生活、教育培训、行政事业、保险医疗、公共交通等六大类缴费业务。目前已经涵盖近5000个缴费项目,日均处理缴费业务笔数近10万笔。从终端使用情况看,移动端缴费业务集中程度极高,移动化缴费已成为趋势。

160万人:农业银行社交生活平台优惠中心已形成了话费流量、游戏卡券、文化生活、出行旅游、车生活、医疗保障、家政家居等八大行业板块业务,渗透到客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餐饮、电影、旅游、驾考、保险、医疗、家装修等诸多线上消费场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累计发放各类优惠券超过200万张,惠及客户近160万人。

50万人次:在农业银行社交生活平台交互中心,通过网点WiFi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客户日均近50万人次,几乎覆盖农业银行所有营业网点;通过客户经理专属APP应用,使全行三分之二以上客户经理与客户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进而成为营业网点新一轮转型的重要抓手。

386场:在农业银行社交生活平台营销中心,通过互联网“思维”和“玩法”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联动营销机制。截至2017年上半年,营销中心共发布了386场营销活动,吸引掌银客户1000万人次,累计超过200万客户获得活动奖励。

(三)中信银行——中信云营销club

云营销Club平台采用互联网资源整合思维,运用互联网+金融手段,促使银行建立自媒体营销体系,打造移动互联网营销门户,通过技术手段简化宣传和活动投放流程,推动全行员工在碎片化时间发起自媒体营销,提高社交营销便利性,养成良好的自媒体营销习惯,简化外拓营销工作,通过网络精准统计业绩,加强管理效率,提升业绩激励成效,统一营销权益发放途径、促进业务指标达成。是“互联网+”概念的有效实施平台。

特点:云营销Club平台,将员工转化为第一品牌营销生产力。是“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案例,是银行的营销辅助专家!

数据:4个月内成功动员全行13457员工注册云营销Club平台,积极参与自媒体营销。有效通过自媒体营销推广中信手机银行,录得113.4万次点击量,实现245063户手机银行拉新获客量。

五、当前商业银行社交金融的短板与问题

社交金融自2011年在美国诞生以来,便以星火燎原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快速蔓延,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与运行机制:社交金融营销渠道日益多元,社交金融产品愈加丰富,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风险管控模型与技术,从而保持了安全、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而我国社交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互联网金融反应慢半拍的商业银行,其社交金融仍显稚嫩,并面临诸多短板与问题。

(一)社交金融理念仍带有传统金融痕迹

对于社交金融业务条线,商业银行并未建立相对独立的运营机制,而现有社交金融模式仍然植根于传统体制之中,运行机制相对僵化和呆板,导致社交金融的灵活性、便捷性、低成本等特点和优势难以彰显。

(二)社交金融产品缺乏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社交金融产品仍脱胎于传统体制,没有体现互联网精神,未凸显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点和优势,用户感受不到其社交金融产品与传统产品之问的显著差别与优惠,导致社会认同度低,缺乏通过社交网络自主传播、营销的内在动力,产品传播率低。

(三)社交金融渠道相对单一

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等因素考量,往往不愿与第三方社交网络平台跨界合作而自建平台。但由于缺乏互联网金融的人才与技术,商业银行自建平台的社交性、便捷性等很难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媲美,仍然局限于原有用户,很难向全社会广泛拓展,影响社交金融业务向全方位、多元化的纵深推进。

(四)忽视应用场景的生活化

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将社交金融产品与客户生活紧密融合,使客户在购买金融产品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社交、婚介、购物等活动。金融交易与客户生活场景相交融,可以为客户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而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视野往往局限于金融小圈子,一味追求金融产品功能上的完善而远离客户生活,与互联网金融时代脱节。

(五)缺乏线下社交活动与线上社交金融的协同配合

SoFi通过组织社交沙龙、引荐投资人等线下活动,使客户从线上走到线下,从虚拟走向现实,促进客户之间的深度沟通交流,增强了客户之间的信任度,提升了社交金融的安全性。而目前商业银行不重视组织线下交流活动,不仅影响了线上社交金融的业务拓展,也不利于社交金融风险的防控。

(六)缺乏营销激励机制

互联网金融企业社交金融激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极大地提高了社交金融的传播速度和营销效率。而商业银行的营销政策与手段一直滞后于互联网金融,尚未形成适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的独特激励机制,客户自主营销的动力严重不足。

六、商业银行社交金融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针对商业银行社交金融存在的短板与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社交金融的改革创新应立足于互联网金融思维,以应用场景生活化、改善客户体验、全方位构建社交金融生态圈为目标,以跨界合作、拓展渠道、打造优质特色金融产品为主线,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激励政策和机制为保障,探索符合国情特点的商业银行社交金融转型发展之路。

(一)与第三方跨界合作,打造社交金融生态圈

商业银行要打造客户社交平台,就需要开放资源,开展跨界合作,打造完整的社交金融生态圈。银行可通过与“国美在线”、“1健康”等第三方合作,组织养生、车友、亲子、留学等多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培育客户社交圈,进而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增强银行的外部属性,打造高效、便捷的“贴心银行”。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在金融产品的社交化过程中,一是要创新服务理念,高度重视用户体验;二是要创新服务方式,不仅在线上开展金融服务,还应在线下提供与其他领域的协同服务,进而引导和激发用户新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打破单一金融服务的传统定位,融入客户生活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谈到自己在互联网领域做了这么多年工作的感触时曾深刻地指出,“对人性的把握最重要”。银行要做好社交金融,首先要满足客户的人性需求。人的需求是多样的,所以银行应跳出金融小圈子,融入人的生活需求。平安银行在国内率先践行这一经营理念,其互联网金融战略立足于“社交金融”,将金融融入“医、食、住、行、玩”等333项生活场景,着力打造管理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三大核心功能,从生活到金融,推动非传统金融客户转化和迁徙成为传统金融客户。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银行要做好社交金融,不应局限于客户的支付、结算、信贷等金融需求,而应围绕客户的生活需求,如买房、结婚、生子等生活场景,对现有的支付、转账、收款等业务流程和产品进行创新,变身成类似红包、AA付款等社交金融产品,使金融服务融入客户日常生活,通过建立无形而密切的联系,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客户体验,使商业银行从一个提供传统服务的银行演变成人们的日常社交平台,改变人们对银行的固有印象。

(三)注重自有渠道建设,独立经营、快速响应

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商业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资金实力雄厚、信誉度极高,且风险防控能力极强;同时,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范围日益综合化,各银行大多也已拥有全牌照。依托这些优势,商业银行可以另辟蹊径,独立打造社交金融平台。比如借助丰富而强大的数据系统,打造带有自身品牌烙印的即时通讯工具,让客户经理作为高度专业化的“人”,与移动通讯的“端”结合,实现客户经理与客户的点对点服务。

商业银行自建社交金融平台,要实现与互联网公司的正面交锋,就必须具有高度灵活、快速响应的互联网基因。这就要求社交金融平台运营必须摆脱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建立相对独立的运营机制,轻装上阵,快速响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积极尝试各种社交金融新模式。

(四)开辟线下交流渠道,实现线上与线下全方位社交

互联网时代,线上的社交网络如火如荼,但仍然代替不了人们对于线下“面对面”社交活动的强烈需求。所以社交金融需要020线上线下互动,形成全方位社交。线上的交流互动转化为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再转化到线上的评论分享,形成020线上线下的社交闭环。

美国社交金融平台Sifo就十分重视线下聚会交流,定期举行校友聚会,加深校友之间的交流与情感沟通;同时,还每周举办两到三次人脉网络活动,引荐风险投资人以及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增强社交金融平台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商业银行应借鉴Sofi的成功经验,在社交金融平台功能开发上注重客户之间交流模块的研发,方便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分享,以提高用户黏性;同时,还要经常组织一些线下“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推动虚拟与现实的互补,促进社交金融稳健发展。

(五)积极布局大数据,实现金融产品营销的全自动、免打扰

凡是能够抢占社交金融先机的,往往都是数据决策的先行者。微信目前仅仅利用其社交网络中最基础的数据,如按照地理位置推荐美食、按照手机号码归属地推荐新闻等,就使整个社交金融提供了更具特色化的体验。如果商业银行能在客户基础信息以外,通过客户公开发布的社交朋友圈、日常消费等身份信息,对客户进行社会关系图谱的归纳和设计,就可以形成更为完整、更具个性化的客户视图,并利用自有大数据平台,打通与客户视图的社交数据库。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够根据个人信用程度筛选贷款,依据风险偏好和财务状况推荐金融产品,就能真正实现产品营销的全自动、免打扰。

(六)创新社交网络服务渠道,提升客户信息获取、分析和快速执行的能力

目前,美国一些商业银行依托社交网络平台向客户提供服务。客户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向银行提出需求或反馈意见,银行专业顾问为客户提供在线服务。这类渠道创新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方便,为银行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带来了海量客户行为数据,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客户、细分市场,研发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鉴于此,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专门成立由数据专业人员组成的部门,主要负责收集和分析社交媒体上有关本银行的信息,并将信息分析结果贯彻到银行日常经营中;另一方面,在自建的社交金融平台上与客户交流互动,广泛收集反馈意见,形成客户意见引导产品开发,产品开发吸收反馈意见的良性循环。

(七)完善激励政策与机制,激励客户自主营销,促进产品信息快速传播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得流量者得天下”。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社交营销激励政策,吸引朋友圈、社交圈用户自发传播、分享产品信息,增加业务量。微信“理财通”曾向客户推出“收益翻倍卡”,客户可指定所购买的理财产品于某一天受益翻倍,还通过适时开展“受益加送”、“分享有奖”等活动,吸引客户分享和购买理财产品。2015年,平安银行壹钱包上线“任性理财”,老客户通过社交网络分享“任性理财”给朋友,若实现新用户的注册、并购买任意金额的任性理财产品,则老用户分享的该款理财产品收益率提升0.3%,最多能提升至100%;同时,好友注册还会获得50元至500元的新手理财红包,进而形成金融产品“购买-社交-新购买”的社交传播闭环。各银行可借鉴上述激励机制,实施积分抵现、营销有奖、消费返还等措施,激发客户自主营销的热情,迅速提高产品传播量和业务量。

上一篇:京东摸到了线下电商的制胜命门?看刘强东如何打通“任督二脉”
下一篇:京东家电“巅峰24小时”,同一品牌是天猫苏宁销售额3倍以上

标签:

今日话题更多>

  • 武汉大学信息门户是什么 武汉大学信息门户是什么 武汉大学信息门户是武汉大学官方网站的入口,它为武汉大学师生员工提供信息服务和网络应用入口。信息门户网址为:ehall.whu.edu.cn。 信息门户包含以下主要功能: 1. 统一身份……
  • 壹米滴答物流单号查询方法 壹米滴答物流单号查询方法 壹米滴答物流单号查询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 登录壹米滴答官网 登录www.yimidida.com网址,点击页面右上角的登录按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登录成功后,在用户中心可……
  • 壹米滴答物流是什么平台 壹米滴答物流是什么平台 壹米滴答是一家中国国际物流快递公司,提供国内外物流配送服务。 1. 公司简介 壹米滴答成立于2013年,由深圳市壹米滴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现已开通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黑帽学习 更多 >>